公务员考试行测时间如此短,题量大,做题的时间为什么总不够?
行测到底该如何攻克?
行测时间短,题量大,到底该如何攻克?对于如何能把行测做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行测的全称是“行政能力测验”,一般分为五个模块:常识判断,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其中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属于技巧类比较强的题目类型,通过一定的训练和掌握技巧可以达到相当可观的正确率,80%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为什么说这两类题型的技巧性高的呢,就拿判断推理中的图形推理来说吧。图形推理虽然是一个小题型,但是图形推理又可以细化分为位置类、样式类、数量类、属性类、功能类、和重构类等等,可能还有其他的类型,在这里先不做讨论,通过分类可以我们看到,一个小小的图形推理就可以分为如此多的类型,而且解决每个类型的图形推理用的方法还不一样:比如位置类图形推理又细分为静态位置和动态、数量类图形推理又可以从点、线、角、面、素五个方面来考虑等等。通过举例可以看出,其实行测可以拆分为几个大模块,再把大模块拆分为更小的模块,通过大量练习和掌握一定的方法来搞定小模块。把每个小模块搞定了,你的行测自然有一定的提高。
二、通过心理方面来明白行测到底在考什么。
行测题目杂,而且题量大,在规定的时间里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完的。其实行测所测试的不全是你掌握的知识的多少,还有很重要一部分是测试你的抗压能力。也就是模拟当了公务员以后,如果出现紧急的情况,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你能不能尽量的处理好。其实那么多题目不全都是让你做的,有一些难题目不是为了让你做的,那些难题存在的意义就是在于让你能发现并知道此题是难题,然后直接跳过,这对于有些喜欢死磕难题的同学来说很难做到。但是,出题人曾表示过,对于喜欢死磕题目的同学是不具有公务员的基本的素质的,因为这些同学不具有大局观,也就是不符合公务员的选拔条件。所以我们做行测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看到这道题目以后,能在最快的时间里分辨出,这道题是要做的,还是要忽略的,这种能力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行测考高分的同学的原因,因为他们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自己能做对的题目上,而不是全部题目上。
我相信通过我上面的回答,应该可以让你对行测有了更好的认识,其实不管是第一方面还是第二方面,都和你的大量练习是分不开的。有专家做过统计,刷题超过一万题以后,你的行测成绩会有一个质的提高,这也就是常识判断中哲学的“量变引起质变”。所以,从今天开始,调整好心态,掌握方法以后就开始刷题吧。只要努力,肯定会上岸的。加油!
作为一个参加过三次公考,两次进面的人来说,很高兴看见你这个问题。
行测时间短,题量大,做不完,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很少有人去想为什么会这样,大家只是在拼命的刷题,研究解题技巧,责怪自己不够聪明。备考的时候花了大量精力,但始终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
我们在学校里考试太多,对考试形成惯性思维,认为考试就应该努力提高知识层面的东西才能应对。但学校里考试的目的是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会给考生充足的时间来发挥。但公考中的行测,是为招考公务员的,他们侧重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抗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等。
抗压能力。行测120个题,120分钟,命题人这样设计是有原因的,就是让你做不完。我们知道,行测题基本上需要在40秒内得出答案,连续2个小时这样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无论在心理上、脑力上、体力上,给人的压力是巨大的,命题人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考察考生的抗压能力。此外,在这种紧张的答题氛围内,甚至最后15分钟吹哨,你还有几十个题没有做,压力大不大?紧不紧张?慌不慌?这就是所谓的抗压测试。
逻辑思维能力。我们知道行测每个题40秒得出答案,大部分题型解答都是有捷径的,需要考生在阅题的同时形成初步解题思路,迅速得出答案。这就是考验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反映能力。
统筹协调能力。行测120个题,几乎没有人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全作答,这就要求考生具备统筹协调能力。将各个模块的答题时间合理分配,擅长的题型可以多花点时间,保证得分率;不擅长的题型,尤其是数学题,可以直接放弃,懂得取舍!最后还要留出涂卡的时间。
既然我们了解了行测的考察重点,那么在备考的时候就应该制定正确的备考计划。在刷题的时候,不要纠结于某一个题的对错和解题方式,要全盘考虑。你一上午做100个言语题,也不如在45分钟内做40个言语题效果来的好。
最后,行测还有一些猜题技巧等,题主可以研究下,在这就不过多叙述了。
祝好运。
那是因为平时没有重点训练提高做题的速度。
行测的题目很大,考试时间只有120分钟,而一般有140题左右,平均下来几十秒必须做一题。
因此,平时训练提高做题速度很重要,当然提高做题速度建立在博古通今的基础上,因为行测涉及到政治、历史、人文、数学、法律和经济等方方面面,如果不会做,根本谈不上会做得快。
有些考生也借助了诸如jint的速读记忆工具来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且其内部内置了许多百科知识可以阅读,还可以把喜欢的纯文本文件导入阅读又训练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提高后,自然就提高了做题的能力和速度了。
这个是许多考生反映的关键点,一定要训练加强做题的能力和速度。
心竺公考老师团队行测老师,曾负担过10万人行测,来谈谈你的问题。
语嫣姐姐团队接触的同学中来,深知这个痛点,很多同学不是题目不会做,而是题量太大,根本来不及做。加上有些爱钻牛角尖,必须把某些题目做出来,或者考试时安排不合理,时间就错过了。然后就只能猜。这不是说通过几次模拟考试,听老师讲课就能解决的。
语嫣姐姐平时一再跟同学们讲,要注意做题速度,注意做题速度,可是还是不听的同学也有不少。简单的公式就是得分=正确率✖️题目数。
这个点非常痛。为此语嫣姐姐团队也研究了很久,特别是综合了心理学斯金纳的训练理论,研发出了 心竺公考APP和小程序中的 模块训练。通过设计每道题的时间,进行刷题训练。比如你设置了30秒每题,30秒结束后你就没法做了,可以针对具体的模块进行设置,比如常识,就20秒每题,资料分析就6分钟做5题,长此以往,训练就能把速度训练出来了。
2018国考中,语嫣姐姐团队有不少小伙伴长期训练,做题速度提升挺明显的。
就是练习过程有些困难。可是谁不是呢?不练习怎么可能提升,能获得更好的成绩呢?
有任何建议欢迎评论和留言给小姐姐哈。我们会努力改进的。
考研小白从出现时间不够的原因、备考建议为你答疑,希望对你有用。
首先要明白一点,就是因为题量多,时间紧迫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公务员考试行测卷分为常识、言语、数量、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五部分,在2小时内要做完120-135左右的题目是完全不可能的,公考大神估计也无法达到。因此如何在短暂的时间里保证做题质量得到更高的分数,成为很多公考儿们的头等问题。
出现时间不够用的现象,不知道你有没考虑以下问题:
1、平时的复习备考中,你有没有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
2、行测五部分中,哪几部分是你擅长的,这点很重要。
3、资料分析中,你是否会死算呢?要明白,既然是分析,出题人考察你的肯定不是计算运算能力。因此资料分析切记要重分析。
4、言语理解中,面对那么一大串的文字,你是否逐句逐字的看?言语中要注意句子的结构,特别要注意文段中的一些转折、因果等关系。还要抓关键字眼。
5、遇到不会的题目你是否死抠抓住不放,记住不要钻牛角尖
以上这些问题,你如果都意识到了,那么在备考或是考试中,你可以参考这些小建议。
在平时的备考做题中,最好能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做题顺序。自己擅长的部分最好安排在前面,利用开考前的一个小时,头脑还比较清晰,保证擅长的部分的正确率。
- 千万不要第一部分依次做到第五部分。也就是说资料分析不要放在最后做,资料分析其实当你掌握了几种常考的知识点后,有很多都是可以秒的。把他放最后还有一个坏处是在后半程的考试阶段,其实由于时间紧张,我们的意识开始会慌乱了。
- 资料分析,网上有很多教程可以参考,有个“花生十三”的***,可以看看。
- 常识部分可以放在最后做,和开考前试卷发下来的这段时间里。利用开考***响起之前翻翻常识部分。一般监考老师都不允许翻阅试卷,但是你可以偷偷的翻翻,真有警告你的时候你在停止翻阅就可以了。
- 平时备考中分模块进行复习。
- 记住不要钻牛角尖,不会的题目要适当的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