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代的普通士兵每月有军晌吗,普通士兵都有哪些待遇,有法定的服役年限吗?
军队是一个***立足的根本,对于以武力夺取***的明、清两代来说更是如此。
明朝:
朱元璋以武力夺取***之后,深知军队的重要性,深知军队就代表了皇位,怎样才能妥善安排庞大的军队呢?朱元璋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改良实施了著名的“世兵制”(军队自给自足,分批守卫和耕种)。
因此朱元璋号称“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虽然朱元璋对世兵制充满信心,明朝初期,国人划入军户之后,规定免除许多平民需要负担的差役,而且还有田可种,然而这一系类政策并没有落到实处。根据《明代军户》记载,军士们不仅没有免除差役,而且差役更加繁重(养马,***薪、***草、修渠、筑堤等)。
不仅如此,上层军官还存在克扣的现象,因此在明朝有大量难以生存的军户外逃。以广西为例:军队的数量也从洪武年间的120000人,到1492年只剩18000人,仅为原来的15%,由此可见明朝军役的苛刻。不仅将人世代锁在军队,还出现军士如贱民的现象,试问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有强大的战斗力,我相信这也是明军逐渐衰落的原因。
清朝:
众所周知,八旗军其清朝的根本,他们好战、嗜战,以入伍参军为本分,以战死沙场为荣耀。八旗兵和绿营兵都实行薪给制,按年或月发一定的 银饷和米粮。武器装备主要有弓、箭、刀、矛等冷兵器, 炮、鸟枪、铳枪、抬枪及火箭(见中国古代火箭)、火 □、火罐、喷筒等火器,此外还有云梯、藤牌、鹿角等。 八旗兵的薪饷和武器装备均优于绿营兵。
根据历史资料,明清时代的士兵每个月确实领取“军晌”,这相当于他们的薪水。然而,军饷的数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每个士兵的官阶、隶属部队、以及具体工作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大将的军饷会更高,而普通士兵的军饷则相对较低。此外,军中的普通士兵不仅能够领取军饷,还能享受到其他一些待遇,例如衣食住行的保障、医疗救治等。这些待遇可能因时间和地点的不所差异,但总体而言,它们是为了让士兵们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保护国家安全。
在明清时代,士兵的服役年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不同情况下的服役时间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被征召入伍的民夫,根据官府的安排,可能会服役几年,这个时间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会根据民夫的数量和作战需要而变化。而对于一些军阀雇佣军或家庭贫困的儿子,他们则可能会无期限地服役,甚至一直到自己离世。平时要执行屯垦、驻扎等任务,战时则要参军征战,这种生活十分艰苦。当然了,也有一些有才华和能力的军人,他们会被部队的高级军官看重,得到提拔,进入官员阶层,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人才。这样的人,在退役后,可以获得更好的职位和更高的社会地位,也使他们族人得到了荣耀。
明、清初期,军队的建制基本相同。明朝是卫所制,兵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从征(开国时固有的兵)、归附(敌国投降的兵)和谪发(犯罪时的充军)。明朝和清朝起初普通士兵的共同点都是世袭兵制,也就是说是世代为兵;不同点是明朝有军田,军队是自给自足,而清朝则实行薪给制,按年或月发给一定的银饷和米粮。
到了嘉靖十六年,由于倭寇频频入侵沿海地区,原有的军队由于军官对士兵的欺压,士兵入不敷出大量外逃,战斗力下降,明王朝正式确立了募兵制,士兵的薪饷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待遇要比卫所军丰厚,一般为月银9钱。这样就提高了士兵的***,稳定了军心,提高了战斗力。如戚继光招募的戚家军。
清朝同此一理。甲午海战后,由于清八旗和绿营不堪一击,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于是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军队开始改革,编练新军。它不同于八旗、绿营的世兵制,也不同于勇营的募兵制,而是一种义务兵和募兵相结合的制度。新军士兵服役期为三年,期满退伍,月俸为纹银四两二钱,这在当时可养活一个五口之家。
古代当兵能挣多少钱?
谢邀。但是这个问题太宽了,每个不同的朝代,对军队的政策也不一样,就如东汉末年,黄巾军时期对于士兵,朝廷只管饭,可在打仗缴获的东西,全部归士兵个人,等等。所以你这个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好把问题在细化一下,这样才能更好地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谨以三个朝代为例。
汉朝规定,战兵(前线杀敌的士兵)一个月能拿到九百钱,杂兵一个月能拿到六百钱,这听起来好像月收入很高一样,但其实与当时的耕农的收入差不多而已。到了明朝,士兵们的军饷才稍微高一点,明末时期的雇佣兵月薪3两白银左右。
明朝军饷包括供给军士全家人的“月粮”和单独在军事行动时发放给军士本人的“行粮”,骑兵(马军)的月粮定额是二石,普通军士的月粮定额是一石,有家室的发放盐二斤,无家室的发盐一斤,军马每日给豆三升,草料十五斤。被判戍边的罪犯(恩军)视家人数量供给月粮,四口以上每月一石,三口以下每月六斗,没有家室的每月四斗。行粮是没有定额的,视作战、操备、修边、防秋等军事行动的行程计算支取。这些军饷折成白银就是明朝卫所兵的饷银,一直延续到明末为止,折合大概每月四五钱白银左右。
清朝有三个兵种,分别是八旗军、绿营军、乡勇。八旗军都是满人,也就是自己人,待遇肯定是好点的,平均一个月能拿个3-4两银子吧,另外朝廷还会给八旗军一些大米。别看这3-4两银子和大米好像很少,但是八旗军是不用干活的呀,天天呆在家里就能有钱收的那种。
这个问题有点太宽广了!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都是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的制度 ,老百姓有服徭役和兵役的制度,汉秦时代也遵循这个制度,但是汉末黄巾之乱后,募兵制开始盛行,只给饭食,打仗的时候劫掠归个人,南北朝十六国时代南方多以收编流民,编练成军,比较有名的是北府兵,军饷一年也没有多少,几吊铜钱千文左右,五六石大米或者小米一石合现在70斤左右,这是南北朝最好的待遇,北方少数民族的流民编练成军叫丐活军,就是要饭的乞丐组成的部队,缺衣少食,只有打仗劫掠才有生路,冉闵的部队多是这样组成的!以后南北朝***稳定下来就有平民服兵役徭役的府军制度,唐朝安史之乱前开始了募兵制,以谷粟铜钱为军饷,月三吊铜钱粮食两石到三石,待遇并不高,资料有效,可能有出入,打仗按首级记功发奖金涨工资,唐末军阀番镇割据,全是募兵制,军饷基本上都是靠抢,看造化,两宋的国家富裕,当兵的收入可以而且军队也做买卖,所以宋代当兵收入最高,大元签发成军除了蒙古本军其余都是奴役兵,要军饷打仗打赢了抢着算,明朝清朝两代都实行军户制和绿营八旗世袭制当兵,国家总是拖欠军饷,基本是有口饭吃吊着命,资料不全,希望大家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