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做了一辈子的官,告老还乡之后有没有退休金?
在古代,官员们做到一定的年龄是可以告老还乡的,只是当时的他们用的不用“退休”这个词,自然也就没有“退休金”一说。
当时的人们将官员退休称之为“致仕”,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说将官位还给君主,《周礼》有载“大夫七十而致仕”,也就是说周朝时候的官员七十岁便冷退休了,但那个时候人们的寿命普遍较短,基本上很少人可以活到这个年龄,所以在那个时候许多的官员都要干一辈子,基本很少可以熬到退休的。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朝代都是如此,各朝各代都不尽相同,就以清朝来说,“致仕”的年龄被改为60岁,级别小的年龄可以提前,且文官与武将也有所不同,如参将为54岁、都司,守备48岁,但那些高级将领与军机要员只有得到皇帝的批准后才能“致仕”。
至于题主所问的“退休金”,这个在唐朝以后才出现的。
因为唐朝之前没有退休金制度,所以基本上官员们会在位期间搜刮“民脂民膏”,以保证自己“致仕”后有足够的钱财安度晚年。
唐朝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开始为退休的官员发放米粮,用于他们“致仕”后能安度晚年,避免在位期间搜刮“民脂民膏”。
到了宋朝,这一制度进一步完善,官员“致仕”后仍可以享受在位时一半的俸禄,做为生活所需,自此退休金制度便开始成形,更延续至今。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来答题。
根据《周礼》的记载,官员是70岁退休,到了明清时期这把官员的退休年龄改为了60岁。
但不管是70岁还是60岁,对于寿命相对较短的古代人来说,基本上就算一生都在为官,就算能熬到正常退休的年龄,安享晚年的时间也不会太长。
古代的官员退休一般称为“致仕”,意思就是把官位还给皇帝。
由于官员在位时的府邸都是朝廷提供的,所以在退休的时候也会连同官位一起还给皇帝。
既然官位和住宅都还给了皇帝,那么官员们退休之后大多都会选择告老还乡。
一方面是因为官员们为官的时候会把自己的一部分俸禄用来在家乡置办田产,这些田产就是他们将来退休之后维持生计的来源。
另一方面,中国人讲究孝道和落叶归根,所以为官者退休后都会选择回到家乡颐养天年,同时也是为了躲避为官多年累积下来的恩恩怨怨。
那么,官员们退休后的生活除了靠多年来在家乡置办的田产之外,还有没有退休金呢?
其实在唐朝之前,官员退休后就没有俸禄了。
历朝历代不一样,不过退休金都有,方式不同
古代退休叫致仕,一般来说七十退休,不过也有早退或者晚退的。退休也叫乞还或者叫告老还乡,意思是给皇帝卖了一辈子命干了一辈子活,年老干不动或者其它原因干不动了,请求归乡终老。对于这些人呢,皇帝也是感动非常,毕竟天下是皇帝的,官员相当于给皇帝干活,对于那些到年龄想归乡的,皇帝一般都会赠一笔钱粮或者田产,供其养老
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大部分官员都是在任上离世,哪需要什么退休金呢?而对于到年龄的,临走赏赐,其实也够潇潇洒洒养老了,毕竟,他们退了之后又能活多久?对于官员后代,朝堂也是多方照顾,不是有句话么,叫士者之家恒为士
想必相对于退休金,退休官员更在乎的是后代前途吧
退休待遇最好的是宋朝,最倒霉的是***,大明一般
说***倒霉,因为在***之前,官员基本属于世袭,只要不犯罪,一家几代人当官很平常,如此,这些官员哪里还在乎什么退休金,没人会在意的,那时候也没什么定例退休金。到***了,玩科举,退休金成了规定,俸禄五成,还得是五品以上,可子孙得走考试路线,大官还好,小官呢,据说发点田……
鼎鼎大名的杜甫,也是个官,却不得不吟诗卷我屋上三重茅
大明呢,对待退休官员是每月两石大米,相当于县令正常工资的四分之一。不过老朱开国时有规定,说是官员和百姓不一样,得优待,这一优待就是县令享有免税田多多少亩,知府享有免税田多多少亩,最高好像是两千亩吧,记不清了,终身的
而且大明退休官员,四品以下官职按例要加一级,干的好的还能加***,这都能体现在免税田上……
说大宋待遇最好,因为大宋玩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天下都是他们的,待遇能差么?大宋官员退休,是可以带原职的,享受全薪,只不过薪水一般是朝堂发,一半是户籍所在地官府发罢了
无论退休金多还是少,反正在古代,当官是美差
以上
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虽然没有现在那么完善,没有严格要求到哪个岁数必须退休,但是官员告老还乡之后一般也是有退休金的,只是每个朝代有多有少而已,现在就为大家来谈谈古代官员退休情况:
一、退休的年龄段
古代官员退休称为致仕或者乞骸骨、告老还乡等等,古代人均寿命较短,官员在职的时间经常要到七老八十,甚至有可能死在任期上面,而且每个朝代对官员退休的规定有所不同,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趋近于60-70岁左右的。
春秋战国和两汉时代国家规定是70岁左右,到了隋、唐、宋时代随着制度的完善,考虑到***财政开支和人才选拔晋升,所以把退休年龄定在60岁,而到了明清以后,国家对退休作了进一步的规定,文官和武官的退休时间又作了详细的规定,级别越低越早退休,也就趋近于现代退休制度了。
二、退休后的待遇
汉朝规定退休后的待遇是在职时的三分之一,唐宋时代比较注重官员给国家做出的贡献,所以唐朝官员退休后的俸禄是在职时的一半,而北宋规定:官员退休后可官升一级,俸禄是在职时候的一半,所以北宋官员的待遇是很不错的,很多官员都不愿意告老还乡。
明朝官员在退休后比较可怜,也就只有区区两石米,所以明朝的贪腐现象极为严重,虽然朱元璋大抓贪腐官员,但是还是无法阻止官员的贪腐之风,究其原因还是官员的待遇政策没有很好的规划和落实。
结论
古人做官的时间大部分要比现在要长,因为退休年龄并未严格规定,很多人一干就是一辈子,而且退不退休有时候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但是对于古人来说,能够做官是他们心中最大的梦想,既有名望又有不错的待遇,即便告老还乡了同样有国家的关照。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退休金制度是现代劳工制度的重要保障,它是部分国家的工人在60岁或者之后的某个年纪不能继续工作后耐以生活的基本。不过目前退休工资也不是每个企业都会有,一般来说国企和事业单位,公务员还有,其他的公司就不好说了。
在古代的时候是有退休这个事儿,但是却是没有退休工资发给官员的。
古代的退休,其实也就是所谓的“致仕”,说白了就是“告老还乡”。大臣退休的时间不定,唐朝时但是有过70岁的规定,当然了,那个时候百姓一般也活不到那个时候,于是清朝的时候年纪调到了60岁。
退休以后***一般是不会再给官员工资的,所以官员都会在上任之后多少捞点以备退休之后的花销。不过如果皇帝看重这个大臣,退休之前随便赏赐点什么就够大臣吃一辈子。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