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川藏线自驾游是从哪里开始?
318川藏线自驾可以经过沿途的景点和城市,自驾游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景点有成都—雅安—海螺沟,磨西镇—泸定—康定—塔公草原—新都桥,新都桥—雅江—理塘—稻城,稻城—日瓦—亚丁—龙龙坝—冲古寺—珍珠海,需要773公里。
接下来是亚丁—龙龙坝—冲古寺—洛绒牛场—牛奶海—五色海—稻城 ,稻城–理塘–巴塘,巴塘–芒康–左贡—八宿,八宿—然乌湖—米堆冰川—波密,波密—通麦—排龙—鲁朗——林芝,林芝—工布江达—墨竹工卡—拉萨,***就算抵达终点,全程大概需要2583公里。
318川藏线是从上海的人民广场开始到西藏的樟木口岸,横跨的省份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四川、***七省,全程总共5476公里,是中国最长的一条国道,沿途的景色十分优美。
成都—雅安—海螺沟,路过的景点有成雅公路,还有贡嘎雪山下的磨西古镇,夜晚的时候可以在古镇住宿。
磨西镇—泸定—康定—塔公草原—新都桥,早上可以到海螺沟冰川,还有蜀山之王贡嘎山,还可以去康定,康定可以说是情歌的故乡。想要经过更多的景点建议是从折多山垭到康定的塔公草原,途中的草场非常多,景色也是十分优美。
从成都开始。
川藏线318线路全长约2,500公里,从成都出发,途经雅安、康定、稻城、理塘、色达、甘孜、新龙、雅江、石渠、泸定、四姑娘山、成都,全程风景秀丽,是一条很适合自驾游的线路。
起点是成都,318川藏线通常是指318国道中成都至***这段2142千米的路段。于1958年正式通车。南线从雅安起与国道108分道,向西翻越二郎山。318川藏南线在北纬30度线上,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318国道。
柳宗元参加了一场古文运动叫什么?你怎么看?
古文运动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 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我来告诉你,柳宗元和韩愈参加并领导的这场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散***新运动,也叫中唐古文运动。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散文传统的国度,从第一部散文集《尚书》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先秦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汉代的史传文学和政论、辞赋,魏晋南北朝的散文和骈文,都曾有过自己的辉煌。然而到南朝齐梁时期,骈体文统治了整个文坛。内容空泛、堆砌典故辞藻的骈文,清规戒律甚多,逐渐成为散文发展的桎梏。其间,尽管一些有识之士也曾经批评骈文,提倡散文,拉开了古今文体斗争的序幕,但是从齐、梁历陈、隋而至中唐,古今文体斗争走过了三百年的道路,骈文依旧占据上风。比如,在韩愈、柳宗元之前,有南北朝及隋代的裴子野、苏绰、李谔、王通,唐初的史学家魏征、李延寿,唐代诗***新的先驱者陈子昂,盛唐的李华、元结,至中唐前期的柳冕等人,均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提出倡导秦汉散文、反对六朝骈文的主张,并有一定的实践,然终因没有形成系统明确的理论,未能造成强大的声势,更未能真正改变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而真正对散***新运动产生广泛深刻影响的当是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
所谓“古文”,即古典散文,是指与骈文相对立的单句散行的文体。“古文” 词古已有之,但多指古代典籍,“古文”作为一种文体的概念,始于中唐韩愈。安史之乱后,尽管社会矛盾重重,但还是出现了从德宗到宪宗的“小中兴”时期。这种局面给一部分文人带来了恢复盛唐气象的希望,他们要求政治改革,同时要求文学改革,中唐古文运动因此应运而生。
中唐古文运动是后人对中唐时期韩、柳倡导的散***新活动和文学现象的概称,当时并没有人明确提出“古文运动”的口号。这是一场弘扬儒学、反对佛老,提倡质朴自然的秦汉式散文,反对绮艳浮华的六朝骈文,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全面进行变革的散***新运动。这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第一次自觉的文学革新运动,儒家思想是其指导思想,复古反骈是其根本目标。因此,蔡元培先生《在国语传习所的演说》中指出,中唐古文运动在当时“也算文学上一次革命”。韩愈以其对古文运动的倡导之功,对古文理论的杰出贡献以及对新体古文写作的卓著成就,而成为这场散***新运动无可争议的领袖人物。
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之后,在南方积极声援和支持韩愈,大力进行古文创作,成为仅次于韩愈的“副统帅”。韩、柳共同为古文运动提出了基本的理论主张:强调“文以明道”文道统一,明确了“道”是内容、目的,“文”是形式、手段,并提出文要“羽翼夫道”,基本上摆正了文、道二者的主从关系,强调文章要干预现实,强调文章的实用性。韩愈首倡“不平则鸣”,柳宗元明确提出“文”的“令褒贬,导扬讽谕”的作用,较好地解决了作家、作品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他们也重视“文”的作用,强调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改革。他们反对骈体,提倡散体;反对浮靡空疏的文风,提倡质朴自然;反对语言的繁缛、堆砌,提倡“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职”,要“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既致力于语言的创新,又努力缩小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距离。他们反对骈体,但并不对骈文***取虚无主义态度,而是吸收了骈体文中一些有艺术生命力的成分。
在韩、柳等领袖人物的倡导下,当时的一大批作家靠朋友和师徒关系,传授并遵循一些基本的文学主张,以复古为口号而行散***新之实,共同反对骈文,写作言之有物的古文。一时之间蔚成风气,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文***流。在韩、柳的提倡和领导下,一场自觉的散***新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在他们的前后左右,有一大批作家积极参与,李观、欧阳詹、李翱、皇甫湜、樊宗师、刘禹锡、白居易、沈亚之、李汉等都为古文运动作出了贡献。从德宗贞元年间至宪宗元和年间,古文与骈文展开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斗争,并最终以古文运动的胜利,确立了在一段时间内将骈文逐出了文坛的主流地位。
中唐古文运动是中国散文史上第一次在明确理论指导下自觉进行的革新运动,它为后世散文发展提供了基本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它所确立的新体古文,成为此后千年中国散文的主流。中唐古文运动在中国散文史上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宋代的诗***新运动,明代的唐宗派,清代的桐城派,无不传其衣钵,深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