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世郎与隋朝灭亡有什么关系?
说实话,隋朝灭亡的锅肯定是需要有个人来背的,诚然,隋朝灭亡的原因确实有许多。比如隋炀帝滥用民力,鱼肉百姓以及各种决策失误是最大主因,我们翻遍二十四史也很难找到一个像他这样穷兵黩武,不惜民力的统治者,可以说我认为其和秦始皇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隋朝的灭亡跟这个知世郎又有什么关系呢?
隋朝曾经的辉煌
从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建国开始,到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被杀为止,隋朝只延续了两代共三十八年。但就是这么一个短命的王朝,一度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最盛之时,隋朝人口4600多万,超过了唐朝大部分时期的人口数量。可惜,如此强盛的王朝,杨广先生只用了不到十四年就玩完了,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知世郎是谁?
王薄是山东邹平的一个农民,当时杨广正准备向高句丽用兵,劳师远征,这活危险系数太大了,王薄很害怕,于是就想逃兵役,但是又怕杀头,再加上当时在山东一带正值饥荒,民心不稳,王薄充分利用了这样的机会,揭竿而起,事后进山当了土匪。但是当领导是需要水平的,特别是作为农民头子,于是王薄给自己取了个外号,叫“知世郎”。
知世郎揭竿起义损失惨重,但是又拉帮结伙
有了王薄做榜样,山东苦于没饭吃的老百姓,纷纷活跃起来,第二个响应的人,叫孟让,是另一支起义军的领袖,原先是齐郡的公务员,他与王薄合并后,组成了一支十几万人的起义军。
这么多人在山东闹腾,时间久了不好收拾,于是杨广手下大将张须陀奉命前来镇压。可是等张须陀来的时候,起义军全被打散了,死的死,降的降,最后,王薄明白,凭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对抗张须陀了,于是就找来山东的另外两股起义军,孙宣雅和郝孝德,索性一起合伙了。
隋朝灭亡的锅我来背
三股起义军十万多部队,再次遭到张须陀的沉重打击,老张只带了二万精兵开赴战场,结果,孙宣雅跑到河北,没了下文,而郝孝德溜到黄河以北,投奔了瓦岗军,王薄呢,投降了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是隋末推翻杨广统治,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因为就是他,直接把隋炀帝杨广给杀了,宇文化及的老爸叫宇文述,隋文帝篡位的时候,大部分宇文世家的成员都被杀了,宇文述能活下来,是因为在杨坚篡位前,宇文述就表示了对他的效忠。
鸡贼的投靠李唐
不过王薄自称知世郎,虽然军事能力不怎么样,但是眼光确实不错,在投靠窦建德生擒宇文化及之后,研究了所有隋末的割据势力,最终看好的,是拥有李世民***的李唐大军,公元619年,宇文化及被擒的同一年,王薄告别窦建德,投奔了当时最有前途的李唐。
王薄,隋末农民起义早期领袖,自称知世郎,意为知道世事。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暴政和农民大起义,大业七年(611年)底,王薄在山东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境内)首先领导农民起义,随后各地相继纷纷起义,掀开了隋朝灭亡的序幕。
长塑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猜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当知世郎王薄,把这首歌谣扩散出去后,就唱响了隋朝灭亡的序曲。这首歌直白点就是:
我是山东长白山前的“知世郎”
看我帅气红上衣锦色背带裤
我手擎长塑伸到半空中,片刀发出比太还耀眼的光芒!
我上山当土匪就以猜鹿为食,下山为强就吃(地主老财的)牛羊!
如果官兵到了,我想也不想提刀就迎上,***如到辽东战场上白白送死,相比之下被官军砍掉脑袋又算得了什么?
知世郎出自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王薄所做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可以说是从这里开始,隋朝历史彻底开始动荡。
对于隋代国本影响最大的就是三征高句丽,这几次战争造成了民众的大量损伤。以至于当时很多人不惜自残身体来逃避兵役。国家在这一过程中也大失民心,很多的军官逃到了地方豪强的荫蔽之下,这就无形中造成了地方豪强力量的上升,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很快,民众就开始纷纷起来反抗,大业七年,王薄在长白山(山东邹平)下举兵反隋。他还创作了《无向辽东浪死歌》用来煽动舆论。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这是最早的一起民众反隋,之后的瓦岗翟让、江南杜伏威、辅公祏等人都是步王薄的后尘。王薄起义后,山东农民纷起响应。八年,起义军扩大至数万人,为隋将张须陀所迫,北上与孙宣雅、郝孝德等起义军会合,复南下围章丘城,又为张须陀所败。后仍活动在山东中部一带。唐高祖武德二年,投宇文化及,守聊城。窦建德攻聊城,他开门引窦军擒宇文化及。同年降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