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人口大量流失的原因?
1.升学原因。盐城属苏北,家长高度重视教育,孩子们拚命读书,也很争气,每年考上本科的学生近万人,专科生更是人多。据了解,这些学生毕业后近90%不回来了。
2.企业薪资待遇低。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外,盐城企业员工工资普遍不高,如果和北上广及苏南相比,盐城工资平均要低3500元到7000元不等。对于大学生或一般求职者,盐城企业吸引力不高
3.企业稳定性差。盐城有些企业的薪酬水平可能高于苏南等地区,但是,这些企业大都是新建企业,属于创业初级阶段,进厂要求严格,员工压力大,危机意识强,工资发放也不稳定,对员工保障不够。
4.工资晋升渠道不畅,如一家民办幼儿园生活老师的月工资仅2000元不等,无“三金”,而且10年没有上调。再如在建湖一个纺织企业做了近15年的员工工资仅2200元
为什么东台人对盐城有种陌生感,或者说没有认同感呢?
为啥要问这个问题?我是大丰的,虽然对盐城也很陌生,但是我还是很清楚自己是盐城人的,出去也只说自己是盐城的,除非人家问盐城哪的,我才会说大丰的。有的人会说:你们那东台和大丰不错啊。每次我都会笑笑,说每个地方都有富人和穷人的,不过盐城现在发展越来越好了!
如果去过靖江的人,一定知道他们骨子里孤独情怀,他们地处江北,但一直不肯与江北为伍,即使接受了身处江北的事实,却以苏中撇清,隐隐以苏中领头羊自居。这与他们的地理位置和族群迁徙,以及历史沿革有关,加上江阴大桥建成以来,他们因得天独厚的地势优越性,在江阴发展大潮的拉动下,搭上了经济跨越的快车,无形的优越感想没有都难。
东台人不肯认同盐城久之,其实也包括部分大丰人,他们的这种意识形成和靖江的情形极其相似,但不同的是,东台人不认同盐城是有据可依的。我认识的东台大丰人中,大部分人都有过这样的情形:当在表达自己是苏北人时,他们会立即补白自己是苏中人。仅此一点,就让人泾渭分明,可见他们骨子里的不认同感。
据百度东台称,东台,古称晏,简称为东,又称西溪、宁海、东亭、建陵等,距今2100多年历史,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被誉为“黄海明珠”。东台自古以产盐出名,其灶撇文化是中国盐文化的代表,是淮盐文化的摇篮。东台是里下河地区最繁华城市,也是范公堤沿线最核心的地段。东台人多属***系,多数人使用如泰方言。历史上的东台就几乎与盐城无关,东台建国后一直徘徊在市县之间,作为县,1983年划入盐城管辖,作为市,它同时又是省直管的县级市,说白了,东台就是享受着与盐城差不多的资格却由盐城代为管理着,几次申报升级地级市,都因各种原因被搁置。东台市在全国百强县(市)榜单上排名居中,经济发展迅速,是盐城下辖区、市、县的真正王者,网络上关于东台划治升级的帖子不断,如此大环境下,他们与盐城人没有距离感才怪。
第一,文化背景不同。东台属于泰州方言区,与海安,大丰,兴化,泰州等地口音相同,交流有天生的亲切感,而与盐城明显不是一种口音,很多东台人都听不懂盐城话,同样很多盐城人也听不懂东台话。东台自古与盐城联系较少,历史上也属于泰州管辖,建国后由于特殊原因才归于盐城。第二,生活习惯不同。东台人早饭喜欢吃个鱼汤面,弄个干丝什么的,盐城人喜欢弄个烧饼。过去东台人到盐城总是抱怨吃的不好,菜太咸,等等。不过现在盐城发展了,好多了。第三,过去东台在经济上有优越感。东台是鱼米之乡,经济富足,生活安康。而盐城属于革命老区,经济基础差。很长一段时间盐城要靠东台输血,财政才能平衡收支。当然现在盐城发展好了,现在腰板硬了,但很多东台人都认为盐城拖了东台发展的后腿。